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——王维《相思》一诗,虽然是王维写给好友的,但世间痴男怨女不少,许多人有着“一生一世一双人”的美好期盼,也因为此诗,红豆从而有了很高的名气。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,王维不光富有才华,才高八斗,长相也非常帅气,更重要的是,王维是封建时期少有的痴情男儿,尽管原配崔氏生前仅生有一个女儿,又早早离世,但王维此后并没有再娶,甚至拒绝了大唐公主,使得后世看他,都带了层滤镜。王维出生于唐朝七姓十家之一的太原王氏,其母则是著名的博陵崔氏出身,显赫之家,王维自小饱腹诗书,多才多艺,十五岁时前往京城应试,很快崭露头角,成了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。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王维写下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时才十六岁。年,20岁的王维考中进士。王维的妻子是崔氏,两人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感情深厚,王维金榜题名之前就已和崔氏私定终身。但相传王维以一首《郁轮袍》,让玉真公主心倾于他,而王维却拒绝了公主,没有选择丢弃爱妻去做驸马爷。不过这事还存在有不少争议,盛传于野史,但王维为妻子崔氏拒娶大唐公主,也并不无道理。隋唐七姓十家联姻是常事,以至于唐高宗时期还下诏“凡七姓十家,不得自为昏”,不过这情况被扼制过一段时间后又冒出了头,令唐文宗都不禁感叹:“我家二百年天子,顾不及崔卢耶?”唐文宗希望宰相郑覃把孙女嫁给皇太子,但郑覃宁肯把孙女嫁给九品官的崔皋,也不许配给皇太子,而王维的妻子就是出自唐代公认的“士族之冠”的博陵崔氏。不过王维中进士,任太乐丞没多久,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了,之后就过着半官半隐、岁月静好的美好日子,开元十七年(年)这年,王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,其友人孟浩然因科举不中返回襄阳,王维赠诗《送孟六归襄阳》:“杜门不复出,久与世情疏。以此为良策,劝君归旧庐。醉歌田舍酒,笑读古人书。好是一生事,无劳献子虚。”简单来说,孟浩然因科举不中而深感悲伤,他曾意气风发,奈何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击,而作为好友的王维则劝道:长安不是什么好地方,我虽考中进士也不见得开心,还真希望自己考不上,归隐田间,才是好事一桩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白在这一年为玉真公主写下了一首《玉真仙人词》。而王维虽然给不少好友写过诗,但却没有给自己的妻子写过一首情诗,也着实令人不解。王维的妻子大约是在开元十九年前后离世,原配妻子离世后,王维并没有再续娶,虽然崔氏只留下了一个女儿,但王维有四个弟弟,其弟王缙于唐代宗年间官至宰相。王维于年转任尚书右丞,这是王维所担任的官职中最高的官阶,不过王维在临终前向皇帝上《责躬荐弟表》,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,放归田园,其弟王缙则是因此得以返回京师,年七月,王维安然离世了。“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,凡二千二百余人”,《全唐诗精选》精选约位诗人及其主要作品,其中就包含了诗人李白、王维、孟浩然等的诗词,并且按照作者简介、诗作、注释体例编辑而成。作者介绍简略而得当,注释详略而精要,有助于较好地理解诗人及其诗作艺术。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。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ibwzh.com/hdzl/633408.html